About VI
陳靜穎.教育改變命運
陳靜穎.教育改變命運
「教育改變命運」這個老生常談,對於陳靜穎別有一番滋味。有時回憶起十四歲前渴望讀書的日子,靜穎就如同缺堤的河水,剎那間溢滿她的腦海。
1997 年,靜穎還只是一隻渴
望飛翔的囚鳥,在晝夜的輪替中,苦苦守候著那一個不知何時才得以實現的夢。清晨,微風透過半掩的窗吹了進來,輕撫著她那張年少卻憔悴的臉。昨夜,她又夢見自己和鄰家的小梅正準備上學去,她坐上腳踏車,然而任憑她的雙腳使勁地踩,車子就是不肯前進,最後,小梅不耐煩地走了,留下無助的靜穎坐在車上發呆。多年來,就是這個讀書夢,常常纏繞著她,不管白天或黑夜。然而,夢想終歸是夢想,在廣東省潮汕地區一個落後的農村,一個雙目失明的孩子,想讀書,可以說是天方夜譚。「1997」,一個叫靜穎刻骨難忘的數字,就在這一年,她的命運徹底改變了,被囚多年的鳥兒終於能展翅遠飛了,那編織已久的讀書夢也將成真。十七年前的暮冬,靜穎牽著母親的手,從天井走向小巷,從小巷走向村口,再從村口走向另一個世界,走向那一個使靜穎魂牽夢縈的地方─香港。一到香港,靜穎姐姐很快就和心光盲人學校聯繫了,然而情況卻沒想像中樂觀。學校以靜穎之前未曾讀過書為理由,拒絕她的入學要求。最後,在香港失明人協進會的協助下,義工帶她認識社區,姐姐請了一位補習老師,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倉促地幫靜穎完成了小學一到三年級的課程和掌握中英文點字。具備了以上的基礎知識,她再度敲響了心光學校的門,這一次,她不再被拒諸門外,她的讀書生涯也從此展開。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通過老師的講解,同學的分享,還有電腦的協助,知識海洋的海岸線在她的大腦裡不斷的延伸擴展。地理、歷史等基本知識給她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幫助,並且讓她知道了時間和空間的邏輯關係,在她認知和解決事情時提供了借鑒和分析方法。英文是她溝通和獲取更多知識的工具。中文是她的最愛。
《簡愛》中的女主角曾經說過:「你以為她低賤,貧窮,相貌平凡,她就沒有靈魂和心嗎?你錯了,她的靈魂和你一樣,她的心也和你的完全一樣,她們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像她們穿過墳墓,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這是她看過的第一本課外書,就是以上的這段話,深深地令她震撼。「平等」這二字,對十多年前的她是那麼高不可攀。成長在他人的鄙視與嘲笑之中,從懂事開始,自卑就一路伴隨著她。她不敢見陌生人,不敢在白天出門,怕碰到了鄰居,害怕聽到他們那此起彼落的議論。她覺得自己是何等卑微,因為她失去了光明,失去了雙眼,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都不屬於她。直到來了香港,接受了教育,認識了文字,讀到了像《簡愛》這樣發人深省的作品,她才真正認識到自己,認識了生命,認識到何謂平等與尊嚴。
她有幸曾坐在大學的教室裡,汲取更高更專的知識;她可以感覺到窗外在這個季節所特有的明淨。教育對她是否有更深層次的影響?她說:有。那是關於她的理想。身為一個在內地農村土生土長的視障人士,對當地殘疾孩子們的需要,她是再清楚不過了。所以從小她就告訴自己,如果將來她有幸接受教育,畢業後定會回到內地,把自己的所學和經歷灌輸給那些正處在黑暗中等待光明的孩子們,希望用她對生命的那份熱忱溫暖他們冰冷的心靈,幫助他們接受全面的教育,認識自己,發揮自身的價值。教育是靜穎實現這個理想的途徑。
節錄《亡目無礙──香港首個殘疾人自助團體的50 年記》,香港失明人協進會編輯小組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