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刊物
第209期 第二部份 (2025年2月版)
丙部
數碼科技剪報
1. 最新 Grok3 AI 模型登場:加入推理模型與 DeepSearch,Elon Musk 強調比 OpenAI、DeepSeek 更強
Elon Musk 旗下的 AI 新創公司 xAI 稍早發表了新一代的旗艦 AI 模型 Grok 3。Grok 3 和 OpenAI 的 o1 或 Deepseek 的 Deepseek-R1 模型一樣,會有思考、推理的能力,能將複雜的工作拆分成較小的步驟,來提供更有邏輯的回應。
什麼是 Grok 3?
Grok 3 是 xAI 的第四代大型語言模型,為了訓練 xAI 投入了 高達 200,000 顆 GPU 的大規模運算力。據該公司的說法,相較於上代的 Grok 2,Grok 3 投入了超過 10 倍以上算力來進行訓練。和大部份現代的 AI 模型一樣,Grok 3 其實是一整個系列,除了標準的 Grok 3 之外,還有「輕量化」的 Grok 3 mini,以及兩者對應的推理模型 Grok 3 Reasoning 還有 Grok 3 mini Reasoning。並不是所有的模型都會立即登場,xAI 預計會依序慢慢推出。
Grok 3 有什麼功能?
Grok 3 最重要的,應該就是 Grok 3 Reasoning 和 Grok 3 mini Reasoning 所帶來推理能力了。和 o3-mini、Deepseek-R1 等類似的競爭者一樣,它會有一個「思考」的過程,將複雜的問題拆解成較小的步驟,並且會「自言自語」地走完流程、在碰壁時採用別的方法、甚至還能自我檢查回應是否有誤。xAI 表示推理模型更適合數學、科學及程式相關使用,並且號稱在數個測試中都有超過 o3 mini 的表現。
此外,Grok 3 還會內建語音模型,也就是說它可以由模型自身合成聲音,不用再經過一次文字轉語音的轉換;另外 xAI 還提到了一個名為「DeepSearch」的功能,它類似於 OpenAI 或 Google 的 DeepResearch,可以搜尋網路、整理資料,再回應用戶的問題。不過語音和 DeepSearch 都還沒有準備好,要稍晚才會到來,而推理模型則是還在試用階段。
Grok 3 收費多少?哪裡可以使用?
Grok 3 將率先出給 X 的 Premium+ 訂戶使用,原本月費 22 美元 / 年費 229 美元,但在發佈會後就直接加價近半,目前要月費 40 美元 / 年費 495 美元。xAI 也預備推出一個名為「SuperGrok」的獨立訂閱位階,定價為每個月 US$30,或每年 US$300。它除了可以使用 Grok 3(或當前的最新版本)外,也會開放推理、DeepSearch 等功能,並且降低對影像生成數量的限制。由於受到平台審核的限制,Grok 3 會先來到網頁平台上,iOS 和 Android app 都要稍晚一點。
未來幾週,Grok 3 模型會與 DeepSearch 功能一同來到 xAI 的企業 API,而等到未來幾個月 Grok 3 穩定之後,xAI 預計會將前代的 Grok 2 開源化提供。
Grok 模型是什麼?
Grok 背後的 xAI 是由 Musk 在 2023 年 7 月創立,並且在同年 11 月推出了第一版的 Grok 模型。從一開始,它就和 X(Twitter)密不可分,除了原意是提供 Twitter 的付費用戶一個 AI 聊天機器人外,也可以利用 Twitter 上的資訊來進行訓練。此外,Grok 也強調回應的幽默感,讓它不會顯得那麼死板。xAI 隨後持續對 Grok 模型進行更新,在 2024 年 3 月推出了 314b(3,140 億參數)的 Grok 1.5 模型,並在同年 8 月發表了具備影像生成能力的 Grok 2 模型。在那之後 xAI 沉寂了大半年的時間,直到現在即將發表 Grok 3。
Grok 3 的競爭對手有哪些?
當然,在這期間 AI 的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特別是 OpenAI 在去年 9 月推出的 o1 模型所具備的思考能力可以說是最先進 AI 的標配,而 1 月底時登場的 DeepSeek-R1,則成為了在有思考能力的同時,還能大幅壓低成本的代表。
相關新聞報導:
https://hk.news.yahoo.com/live/elon-musk-xai-grok-3-%E6%8E%A8%E7%90%86-deepsearch-060736144.html
2. BBC 報告指降噪耳機可能影響腦部!「音頻處理障礙」降低患者聽覺理解能力
現在大家出門在外是否都戴著主動式降噪 ANC 耳機呢?能夠把周遭環境的嘈雜人聲、車聲消減,還你片刻寧靜。然而據 BBC 的調查報告所指,長期使用 ANC 耳機可能影響腦部理解聲音和語言的能力。
BBC 引述英國國民保健署 NHS 的數據,旗下有 5 個聽力科都獲轉介愈來愈多因為聽覺理解出問題的年輕患者。其中一個受訪、被診斷患有「音頻處理障礙」(APD)的 25 歲英國女生向 BBC 表示,她的聽力測試中並沒有出現異常,但卻沒有辦法專心理解聲音內容,別人的說話內容對她來說就似胡語亂語。這問題影響到她正常上課,需要改以觀看影片版本和閱讀字幕。
英國聲學學院的 Claire Benton 認為長時間使用降噪耳機,會使人腦「忘記了」處理環境音,使得患者在處理語言內容和噪音的能力上會有延遲。幸好 APD 可以藉由訓練而舒緩,包括讓患者利用專門 app 來練習在雜音之中聽取到語音,另外也可以用低增益的助聽器材來幫助患者更容易聽到說話。
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 的聲學部門主管 Dr Amjad Mahmood 建議大家減少使用降噪耳機,或多改用環境模式,以確保平常會聽到一定的背景雜音。
相關新聞報導:
3. 中國AI公司新發表DeepSeek:一文看清2大技術及6個原因讓AI巨頭們感意外
中國科技公司 DeepSeek 公佈了其 v3 模型,小編覺得是今年最大驚喜的開源 AI 模型,然而有人發現該模型在回答時自稱為「ChatGPT」,因此戲稱它為抄襲之作。作為香港的科技媒體,我們認為與其停留在嘲笑中,不如深入探討這款 AI 為何能讓業界震驚。這並非傳統的「無知識產權、低成本抄襲並大量出貨」的淘寶貨模式,而是一次可能改寫市場規則的 AI 技術突破。
DeepSeek 是什麼公司?
DeepSeek 是由中國私募基金「幻方量化」於 2023 年創立的人工智慧公司,專注於開發先進的 AI 技術。雖然成立時間不長,DeepSeek 憑藉高效技術創新,迅速成為 AI 領域的焦點。其最新成果 DeepSeek-V3 模型,擁有高達 6710 億個參數,在性能與成本平衡上創造出新標準。
低成本背後的 2 大關鍵技術
DeepSeek 能在 2 年內以僅 557 萬美元開發出高性能的 AI 模型,與 OpenAI 的 GPT-4 模型訓練成本 6300 萬美元形成鮮明對比,甚至超越未來 GPT-5 可能高達 5 億美元的預算。這些成果背後,得益於以下幾項創新技術:
精準啟用部分「腦細胞」
DeepSeek-V3 採用了一種名為「混合專家架構」的設計,簡單來說,它只會在需要時啟動部分「腦細胞」而不是全部,這樣就大大降低了運算資源的消耗,訓練該模型只使用了 2048 部 NVIDIA
數據處理及節能創新
DeepSeek 開發內部工具生成高質量訓練數據,並使用「蒸餾技術」進一步壓縮運算資源。訓練過程中採用 FP8 技術,這種低精度數據格式能顯著降低顯存需求,同時提升效率。FP8 的使用讓記憶體需求僅為傳統 FP16 技術的一半,而計算性能依然不減。
手機及平板等將有更大 AI 優勢
DeepSeek-V3 的設計在推理過程中顯著減少了資源需求,這得益於其創新的「混合專家架構」。這個模型僅需啟動 370 億參數進行推理,而非動用完整模型的 6710 億參數,從而降低了即時運算的資源消耗。相比之下像 GPT-4 這類完整模型在推理時通常需要大量運算能力和內存資源,其運行可能需要數百 GB 的記憶體支持。
為進一步提升效能,DeepSeek-V3 引入多頭潛在注意力(MLA)技術,能大幅壓縮長文本處理時的記憶體需求,減少高達 96% 的資源消耗。同時解耦位置編碼(RoPE)的加入,也確保壓縮後的數據仍能準確保留位置信息,進一步提升推理速度與準確性。
這些突破讓人們看到,未來 AI 不僅能以高效能運行於高端伺服器,甚至能輕鬆移植到手機和平板等消費性裝置上運行,讓用戶以低成本享受到媲美傳統高性能硬件的 AI 功能,為市場帶來真正的平民化技術體驗。
訓練模型被受質疑
雖然 DeepSeek 展現了極大的潛力,卻也引來了一些質疑。例如,DeepSeek-V3 在測試中自稱為 ChatGPT,讓外界懷疑其訓練數據中是否包含了 ChatGPT 生成的內容。這引發了關於模型獨立性和數據透明性的討論。至今 DeepSeek 尚未作出正式回應,這也突顯了 AI 技術在發展過程中,透明化與規範化的必要性。Open AI 的 Sam 也在 X 上也好像對此發表了「有意思」的說話。
6 大原因讓科技巨頭們感到意外
探討了 Deepseek 背後的技術後,我們了解一下為何它在業界引起極大迴響:
低成本與高效率
Deepseek 的開發僅用了兩個月和約 550 萬美元,顯著低於 OpenAI 和 Google 等巨頭開發模型所需的數十億美元。這種快速、高效的開發模式顯示出現有大型語言模型 (LLM) 的障礙正在大幅縮小。
性能不算落後
根據第三方的測試基準,Deepseek 的性能與 OpenAI 和 Meta 的最先進模型相當,甚至在某些領域表現更佳。這表明訓練出高性能的模型不再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
打破硬件限制
Deepseek 使用 NVIDIA H800 晶片進行訓練,這是一種性能較 H100 低但更易於獲取的版本。這種方法不僅降低了硬體成本,還避開了對 H100 的供應限制。
挑戰現有巨頭的市場優勢
Deepseek 的出現表明,巨頭如 OpenAI、Google 和 Meta 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地位可能被新興競爭者動搖。這對現有產業格局是一個重要的警示。
對投資者的啟示
Deepseek 的成功讓投資者重新思考是否仍需投資於成本高昂的前沿模型訓練,或是以更低成本探索相似的成果。這可能改變資金流向,對現有市場秩序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市場具備全球最龐大的數據資源,但在硬件運算能力上受制於多重因素,例如技術封鎖與硬件供應短缺,這使得中國 AI 企業更加注重效率優化。DeepSeek 的成功,正好展現了資源與效能的全新平衡點。與此同時,Google、微軟和 Meta 等巨頭因巨大的 AI 訓練耗電量,已經開始押注核能支持未來的發展。相比之下 DeepSeek 等新興企業顯然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以技術創新減少資源浪費,為整個行業提供了新思路。DeepSeek 的故事告訴我們,未來 AI 的競爭不僅在於技術本身,更在於如何以有限資源達成最佳結果。這種模式或許正是改變市場遊戲規則的關鍵。
相關新聞報導:
https://unwire.hk/2024/12/31/deepseekv3/ai/
4. iPhone 16e 接班 iPhone SE 登場:A18、自研 5G 晶片加持的最平價 Apple AI 手機
時隔 3 年,Apple 的平價 iPhone 終於更新了!而第四代產品這次是選擇以 iPhone 16e 而非 SE 的名字登場。如大家猜測的一樣,新機變成了更現代的全面屏型態,用藏在瀏海中的 Face ID 取代了曾經是 iPhone 標誌之一的圓形按鍵 Touch ID。它的機身設計基本源自 iPhone 14,因此尺寸也來到了 6.1 吋,而且面板亦由 LCD 換成了如今更主流的 OLED。這兩個改動在 iPhone SE 原先的受眾中可能會引發一些爭議,因為其意味著(極)小尺寸、護眼這兩個部分人在意的「賣點」將不復存在,幸而 167g 的機身仍算比較輕巧。
另外,iPhone 16e 上市後,Lightning 埠與 Home 鍵已雙雙走入歷史。
螢幕的解析度和刷新率分別是 2,532 x 1,170 和 60Hz,對一款平價 iPhone 來說並不意外。Apple 此番在處理器上照例刀功精湛,iPhone 16e 搭載了 4 A18 晶片,不過比 iPhone 16 的 A18 少一顆 GPU 核心。雖然官方未說明,但裝置的 RAM 估計不低於 8GB,這便為 Apple Intelligence 打好了硬體基礎。除此之外,iPhone 16e 還是首款搭載 Apple 自研 C1 5G 晶片的產品,同時支援 eSIM(香港唯一 eSIM iPhone!),其收訊表現如何可能會影響到 Apple 與高通的合作關係。
這款手機具備 IP68 防水機能,也設有可自訂功能的動作按鈕。它配備了能連續播放 26 小時影片的電池,比 iPhone 16 和 iPhone SE 3 分別多 4 小時和 11 小時。裝置不意外也採用 USB-C 連接埠,有 7.5W 無線充電但可惜不支援 MagSafe。手機正面設有 12MP 自拍相機,背後則未與 iPhone 14 同步,仍延續了 SE 的單攝傳統。不過 Apple 為 iPhone 16e 選擇了 48MP 感光器,要滿足一般的拍攝需求問題不大。
相關新聞報導:
https://hk.news.yahoo.com/iphone-16e-iphone-se-4-161652440.html
5. 英政府成功爭取!當地 iCloud 將取消進階資料保護,以便警方搜證
因應英政府的要求,Apple 從英國用戶手上拿走了最高級別的數據安全功能
Apple 向來致力保護使用者的安全與隱私,在各樣裝置上以不同手段保護用戶的數據。不過近日 Apple 就相當罕見地作出行動,應英國政府要求,取消了英國用戶使用 iCloud 時可用的進階資料保護(Advanced Data Protection、ADP)功能。當英國用戶點選 iCloud 功能最下方的 ADP 選項時,就會發現提示指該功能將在某個時間被停用,新用戶當然無法開啟此功能使用。
事緣英國內政部(Home Office)在早前引用「調查權力法」(Investigatory Powers Act 2016),要求 Apple 提供技術性的「後門」可檢視儲存在 iCloud 服務中所有資料,然而使用端對端加密(E2EE)技術的 ADP 功能,是只有iCloud帳戶持有人才可查閱 iCloud 服務中所有資料,Apple 也無法解密這些數據。在 Apple 強烈反對在其加密服務中建立「後門」後,結果就是 Apple 在英國取消了 ADP 功能,意味英國用戶儲存在 iCloud 上的所有資料將無法完全加密,將變得可由 Apple 存取,並在執法機構持有搜查令時與其共享數據。
據 BBC 報導,Apple 表示在英政府要求獲取用戶數據的「後門」訪問權限後,該公司「深感失望」,因為將無法再為英國用戶提供這項安全功能,並說明「 Apple 多次強調從未在任何產品或服務中建立『後門』或『主密鑰』,也永遠不會這麼做,但希望未來能在英國恢復這項服務。」至於英國內政部發言人就回應:「我們不會對具體的執法行動發表評論,例如確認或否認此類通知的存在。」
相關新聞報導:
6. Apple Intelligence 四月更新,加入簡體中文、登陸 Apple Vision Pro
Apple 將在 4 月釋出多個重要的 AI 軟件更新,最重要的當然是中文版本的 Apple Intelligence 將會在屆時隨 iOS 18.4 一同推出,讓大家在編寫中文文章、摘要中文網站時也可以獲得 iPhone、iPad、Mac 的原生 AI 協助,不過首波只有支援簡體中文,香港和台灣讀者比較習慣的繁體中文就有待再更新。同批更新的 Apple AI 語言還有日文和韓文,會多國語言的大家也可以試試看。
除此之外,Apple Vision Pro 也會在 4 月獲得 Apple Intelligence 能力,首先會以 Beta 版本方式隨屆時釋出的 visionOS 2.4 一同安裝,首先只支援美國的英文版本,可使用的功能包括可以校對、重寫和撮寫內容的「書寫工具」;可以用 AI 方式生成不同風格圖像的「影像樂園」;以及 Genmoji 等。
在 visionOS 2.4 中,更會同時加強「訪客用戶」功能的使用,讓用戶可以像在 Apple Store 試用時的員工一樣,在 iPhone、iPad 來協助指導想試用的朋友(順道推坑?)。
相關新聞報導:
7. SamsungGalaxyS25,S25+,S25Ultra正式發表
在今日 Samsung 於 Galaxy Unpacked 發表會中正式發佈全新 Samsung Galaxy S25, S25+ 以及 S25 Ultra 智能電話。新手機採用嶄新設計,放棄過往 Note 系列遺留下來的尖銳邊角,轉而選用更圓潤設計,並配合平坦邊框,使其與 Galaxy S 系列其他型號風格更為一致。除了在硬件上有輕微升級,新機更聚焦於 One UI 7.0 系統的人工智能(AI)功能提升,進一步展現 AI 在智能手機上的應用潛力。
Galaxy S25 Ultra 配備更大的 6.9 吋屏幕,但通過縮窄邊框,整體尺寸及重量卻比前代 S24 Ultra 更輕巧,令其更易於手持操作。整體設計亦拋棄過去的曲面屏幕,改用平坦側邊,為用戶帶來一種更具現代感的視覺與手感體驗。同時,S25 Ultra 配備 Qualcomm 為 Galaxy 系列專門設計的 Snapdragon 8 Elite 處理器,成為全球市場 S25 系列中統一標配處理器,這在近年中並不常見。手機更承諾提供 7 年系統更新及安全補丁,展示出 Samsung 對用戶長期使用需求的重視。
新增 AI 助手 Gemini 取代 Bixby
與以往不同,Samsung 此次在 Galaxy S25 Ultra 中採用 Google Gemini 作為預設虛擬助手,用戶只需長按側邊電源鍵便可啟用,而舊有的 Bixby 則改為需透過專屬應用程式手動喚出。
攝影功能微升級 更注重 AI 算法
Galaxy S25 Ultra 的相機硬件並未有大幅調整,除了超廣角鏡頭由 1200 萬像素升級至 5000 萬像素外,其他鏡頭配置保持不變。Samsung 表示,其影像處理算法經過改良後,在縮放拍攝時能呈現更多細節,並在影片拍攝方面新增 Galaxy Log 配色檔案與自訂 LUT,提供專業用戶更多創作可能性。
One UI 7.0 AI 功能引人注目
S25 Ultra 最大特點之一是 One UI 7.0 系統的新 AI 功能。這些功能包括跨應用程式操作的能力,例如拍攝宣傳單張照片後,讓 Google Gemini 自動將日期新增至日曆並發送電郵給指定對象。此外,系統亦能基於使用習慣自動建議日常操作規律,例如每次進入車內自動開啟藍牙並在離開後關閉,用戶亦可進一步自訂規律參數,提升使用便利性。
這些 AI 功能並非 S25 Ultra 專屬,Samsung 計劃將其陸續推送至其他型號,尤其是仍在更新範圍內的舊款手機。不過,這些更新或並非完全免費,用戶需視情況支付額外費用。
相關新聞報導:
https://unwire.hk/2025/01/23/samsung-galaxy-s25-s25-ultra/mobile-phone/
*************************************************************************
丁部
數碼世界消息
1. Android 16 Beta 1 發佈
不久前,Google發佈了Android 16 的第一個測試版,即Android 16 Beta 1。Google的計劃是在2025年第二季度正式發布Android 16。以下來看看當中的一些重點。
Android 16 的主要功能:
■支持高級專業視頻編解碼器:新的編解碼器可用於專業級高質量視頻的錄製和後製。
■應用程序的自動適應:禁用開發人員在大屏幕上限制屏幕方向和調整大小的能力,從而確保應用程序在具有大顯示器的設備上能夠無縫地工作。
■實時更新:新的通知類別可幫助用戶監視并快速訪問那些重要的,正在進行中的活動。Google建議用戶僅將其用於乘車共享、食物速遞和導航這些使用場景。
■連接上的改進:支持那些支援Wi-Fi 6 802.11AZ的設備上的安全功能,該技術能夠讓應用程序將更高的準確性、更高的可伸縮性和協議的動態調度與安全增強功能互相結合,包括基於AES-256的加密技術以及對MITM攻擊的保護。
■照片選擇器:讓應用程序更好地嵌入照片選擇器,並啟用搜索雲媒體提供商的功能。
■隱私沙盒:Android 16引入了最新版本的隱私功能。
■支持三鍵導航。
■攝影機的自動夜間模式檢測功能。
■對垂直文字的渲染和測量的低級支持:這是為那些直書的語言系統所設計的。
■通用範圍API,能夠測量Android設備與另一個支持相關技術的硬體之間的距離和角度。
■更豐富的觸覺:在不用考慮不同裝置之間的能力差異的情況下,應用程式可以定義觸覺回饋的振幅和頻率。
資料來源:
https://www.ghacks.net/2025/01/24/android-16-beta-1-is-out-here-is-what-is-new-or-changing/
2. Microsoft變更帳戶登錄的操作,使用戶的帳戶自動保持登錄的狀態
從2025年2月開始,Microsoft對於其帳戶的身份驗證的系統進行了重大的變更。在新的身份驗證系統下,除非用戶特地去點選登出的選項,否則,用戶的帳戶會繼續保持登錄的狀態。
在尚未實施上述變更前,當用戶在網頁瀏覽器中登錄Microsoft帳戶時,在輸入了用戶名稱和密碼(或許根據用戶的設定,還需要完成兩步驟身份驗證的程序)後,系統會顯示一個提示,當中會詢問用戶是否想要在該程式中保持登錄。當用戶選擇了不讓帳戶保持登錄時,你的帳戶登錄的狀態只會在該次瀏覽歷程中保留,若果用戶開啟一個新的瀏覽歷程的話,用戶便需要重新進行登錄的身份驗證程序。但是若果當用戶選擇了保持登錄的選項的話,那麼當用戶在結束本次瀏覽歷程並開啟新的瀏覽歷程的話,該帳戶仍然會保持登錄的狀態。不過,這種做法在本年的2月份將有所變化。即是說,上述讓用戶自行選擇是否讓帳戶保持登錄的提示會消失。
以下是有關這次Microsoft在帳戶登錄的程序上的變化的重點:
■該變化會影響所有Microsoft的服務,當中包括Outlook、OneDrive、Microsoft 365以及支持登錄的其他Microsoft服務和產品。
■Microsoft會向用戶提供一個新的從所有裝置上登出的選項。
但因為上述的變化,對於那些會在公共或共用裝置上登錄Microsoft帳戶的用戶便有深遠的影響。
因為新的變化,只要用戶沒有點擊登出,該用戶的帳戶便會繼續在該裝置上保持登錄,而若果該裝置是共用的,或是公共的,那麼另一個使用的人在使用該裝置時,便可能會看見前一個使用者的帳戶仍保持登錄的狀態。
就此,Microsoft建議用戶在使用那些並非屬於自己的裝置時,如共用的,或是公共的裝置時,應該使用隱私瀏覽模式。
資料來源:
Google在最近,正式推出了Gemini 2.0 Flash這個新的人工智慧模型,並且這個人工智慧模型,會作為網頁版和流動裝置上Gemini的所有用戶的預設人工智慧模型。Gemini 2.0 Flash的模型,是在去年12月首次推出,而這個升級的模型比其前身,即Gemini 1.5 Pro模型,在速度和效能上均有進步。
Gemini 2.0 Flash模型與早期版本的Gemini模型不同,Gemini 2.0 Flash支援多模式的輸入和輸出,即是除了原本的,以文字的方式進行互動外,現在該模型更支援圖像、視頻和音頻的互動方式。雖然Google會繼續向用戶提供Gemini 1.5 Flash和1.5 Pro模型,但Google希望續步讓Gemini 2.0 Flash成為大部份用戶的預設人工智慧模型。
現在,開發者可以通過Google的AI Studio和Vertex AI使用Gemini 2.0 Flash模型,以及可以使用一項新的多模式實時API,該API可支援實時的聲音和影像串流。
另外,Google還引入了Imagen 3,即最新的AI圖像生成模型,該模型可以根據用戶所提出的文字,產生更詳細和準確的圖像。
資料來源:
https://www.ghacks.net/2025/01/31/google-upgrades-gemini-app-with-faster-ai-model/
4. Microsoft 調升了Microsoft 365的訂閱費用並加入Copilot功能
Microsoft 365消費者副總裁Bryan Rognier在該公司的博客上宣布了有關這項消息。Microsoft 365現在有8400萬個消費者訂閱用戶。 Microsoft 365的訂閱用戶現在可以在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OneNote和Microsoft 365 Copilot應用程式中使用Copilot。而Microsoft 365加入了一位新成員,該應用程式名為Microsoft Designer,用戶可以使用該應用程式來生成圖像。該應用程序也配備了人工智慧的編輯工具,用戶可以使用該工具來刪除照片中那些他們不需要的物件。
Microsoft 365 個人及家庭的訂閱用戶,每個月會獲發一定的AI點數,以使用上述Microsoft 365產品中的人工智慧功能。
但在加入上述功能的同時,Microsoft 調升了Microsoft 365的訂閱費用。根據報導,Microsoft 365的訂閱費用自2013年後便再沒有調整過。上述價格調整適用於全球的Microsoft 365個人版或Microsoft 365家庭版的訂閱用戶。
用戶可以前往Microsoft的官方網站(https://www.microsoft.com/microsoft-365/buy/compare-all-microsoft-365-products)以查詢用戶所在地區的Microsoft 365的價格。而現有訂閱計劃的用戶,其現有的訂閱費用將不受到影嚮,該價格調整只會在他們下一次進 行訂閱計劃的續訂時被套用。
資料來源:
https://www.ghacks.net/2025/01/17/microsoft-365-price-increased-after-introduction-of-copilot/
5. OpenAI推出「Deep Research」功能
OpenAI在不久前,在ChatGPT推出了一項名為「深度研究」(Deep Research)的新功能,該功能旨在幫助用戶在不同領域,當中包括金融,科學,政策研究和工程這些領域,進行複雜和深入的研究。「深度研究」與ChatGPT的一般聊天機器人的功能不一樣,「深度研究」會在較長的搜索時間內,從多個來源的資料進行分析,從而為用戶提供精確的,以及清楚注明引用來源的分析結果。
目前「深度研究」可供ChatGPT Pro的訂閱用戶所使用,並且該功能將會在稍後時間向ChatGPT Plus和Team的訂閱用戶開放,以及向企業用戶開放。目前,每個用戶在每個月可以向「深度研究」進行最多100筆查詢。
要使用「深度研究」的功能,用戶可以在ChatGPT的編寫介面中選擇「深度研究」的選項,隨後,用戶便可以向「深度研究」提出查詢,此外,用戶更可以向「深度研究」上傳文件或試算表。「深度研究」的分析可能需要大約5至30分鐘的時間,而在系統完成分析後,會向用戶傳送通知。OpenAI表示,「深度研究」的每個分析結果都會包含完整的引用標注和說明,以提高透明度和可驗證性。
資料來源:
不久前,Uber的產品經理Chris Yoon在公司的網站上宣佈了一項關於支持那些使用服務動物的乘客(如使用導盲犬的視障乘客)的功能。
Chris Yoon表示,這次的新功能歷經了兩年的開發,而在開發該功能的過程中得到領先的倡導組織和使用服務動物的人士的協助。
從現在起,那些使用服務動物的乘客,可以在Uber的應用程式中注明自己是一位使用服務動物的乘客,並可以選擇在當他們到達接送地點後,是否讓系統自動將上述資訊告知即將接載該乘客的司機,使得使用服務動物的乘客無需事先就這件事而另行聯絡該司機。
使用服務動物的乘客欲使用這項服務,他們可以這樣做:
1. 點擊帳戶>設置
2. 點擊無障礙並選擇服務動物
3. 選擇填寫相關表格的選項
4. 填寫表格
5. 選擇我會與我的服務動物一同乘坐
6. 選擇是否希望系統自動通知司機有關此項資訊。您可以隨時變更此選項,或選擇不再注明自己是一位使用服務動物的乘客。
不論使用服務動物的乘客是否已經注明了他們是使用服務動物的乘客,Uber的服務動物政策和社區準則都是明確的:禁止司機拒絕為使用服務動物的乘客提供服務,或由於其服務動物而歧視該使用服務動物的乘客。任何違反此政策的司機都可能永久失去對Uber平台的訪問權限。
資料來源:
https://www.uber.com/newsroom/serviceanimals/
*********************************************************************
好了,這一期的無障礙數碼科技通訊要和大家說再見,多謝大家的支持。
*********************************************************************
編輯小組 :
葉俊賢 (項目助理)
黃志威 (會員)
鍾智明 (會員)
聲明:本通訊內容所提及的産品及其銷售或代理商,與香港失明人協進會及編輯團隊無利益關係。
=============================================================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版權聲明:本會乃此通訊的版權擁有者,絕不容許由第三方定期傳閱或複製通訊。本 會只容許個別文章(包括資料來源,通訊訂閱詳情和網址)或個別期數的通訊(包括這個聲明)可傳達到個人或群組,但必須明確地向接收者表明如要獲得定期的通訊,必須向香港失明人協進會個別 訂閱。有關文章複製、稿件或其他版權方面的查詢,請電郵至 enewsletter@hkbu.org.hk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為有限公司註冊的慈善團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