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刊物
第175期 第一部份 (2021年12月版)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
無障礙數碼科技通訊 第一百七十五期
Accessible Digital Technology Newsletter (AD Tech) Issue no.175
2021年12月
*************************************************************************
本會提供多項專為視障人士而設立的資訊科技服務,歡迎大家使用︰
聲聞通:以電話語音報讀方式,提供本港九家報章的即日新聞 (只限本會會員)。
電話號碼: (852)3464 5050
資訊科技諮詢電話—透過電話直接解答在電腦應用上遇到疑難的查詢。
電話號碼: (852)2709 5559
網頁無障礙設計主題網站: 提供無障礙網頁設計的指引,技巧和常遇問題等,供業界及市民參考。
http://wafa.hkbu.org.hk
NVDA讀屏軟件下載及教學筆記
https://www.hkbu.org.hk/tc/service/technology/sub-page?page_id=nvda_modules
*************************************************************************
如果你還沒有訂閱這份通訊,但希望定期收到這份通訊,可電郵至
enewsletter@hkbu.org.hk
,於主題一欄輸入"訂閱通訊”,同時請留下你的姓名及聯絡電話。如果你是香港以外的朋友,請提供你所在之國家/地區,省份,城市等資料。此外,已登記訂閱的讀者可以登入無障礙數碼科技通訊的網頁,網址為:
http://enews.hkbu.org.hk
讀者可於該網頁上進行訂閱,取消訂閱及登入瀏覽最新一期的無障礙數碼科技通訊。現有已訂閱的讀者用戶不必重新登記,登入名稱及密碼,均預設為其在訂閱本刊 時所採用的個人電郵帳戶的名稱(亦即個人電郵地址上@號前的名稱),新用戶亦可直接於上述網頁進行登記。這些有關個人的資料僅用於編輯部和讀者間連系和本 通訊發展之參考,本刊物將確保遵守香港《私隱條例》,資料將嚴格保密,不會用於其他用途,也不會在未經你的同意下提供給第三者。通訊將會在每月之第二個星 期以電郵寄到訂戶之電郵信箱。另外,如你不再希望收到這份通訊,亦可電郵至香港失明人協進會
enewsletter@hkbu.org.hk
,在主題一欄輸入"取消訂閱”或"unsubscribe”便可,記得也要提供你的姓名,閣下亦可於上述網址進行取消訂閱的手續。
*************************************************************************
今期通訊發刊之日,正值 2021 年的尾聲。一年下來,視障無障礙產品與服務,在數碼科技的飛躍進步和廣泛應用下,雖然不能全部受惠,不過亦有不少研發令視障人士帶來幫助。
這些研發離不開跟智能電話的鏡頭和語音相結合,使輔助工具的開發成本和用家的負擔可大大降低;還可以觸法更多創意。在今期的報導中,雖然有不少研發還只是在原型階段,也有在今期來不及報導的貼地服務開始進行測試;例如香港地鐵正在石硤尾站的引路徑上嵌入二圍碼導航,以及可掃瞄列車編列的車卡的位置。期望在未來有更多的視障無障礙服務和產品面世,為大家帶來生活上的方便。
本期內容
甲部
視障輔助技術發展
1. 可在幾秒鐘內提供結果的 AI 青光眼測試技術
2. 大學研究生為視障音樂家研發演奏輔助工具
3. 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推出手機App結合社會服務解決視障人士生活難題
4. 世界上第一個獲得 3D 打印眼球假體的人
乙部
「無障易學」電子學習通訊 (E-Learning For All enewsletter)
1. 後疫年代的學習
2. 專題文章 (一):勤有功、戲無益?學與教博覽2021
3. 專題文章 (二):《我要真關係:在人際中解結與成長》- 電子書推介
4. 專題文章 (三):《管教啊,管教》- 電子書推介
丙部
數碼科技剪報
1. 強制安心出行揭本港50萬人冇智能電話
2. Apple 夥拍 Hyatt 酒店 iPhone 當做房門鎖匙
3. 香港Uber Eats 年底停運將專注於Uber 叫車市場
4. IBM 和 Samsung 新的電晶體技術可以突破 1nm 以下晶片
5. 日誌框架爆漏洞,iCloud、Minecraft、Steam 等雲端服務密碼全受影響
6. Apple Music Voice Plan 料隨 iOS 15.2 正式版推出
丁部
數碼世界消息
1. Facebook推出新的網購相關功能
2. Lockwise密碼管理工具不再受到支持和更新
3. Microsoft Edge 更新到96版本
4. Youtube即將會讓影片的不喜歡數字被隱藏
戊部
讀者園地
從何謂元宇宙開始談起 1
*************************************************************************
甲部
視障輔助技術發展
1. 可在幾秒鐘內提供結果的 AI 青光眼測試技術
澳洲墨爾本設計的快速篩查測試旨在針對澳大利亞老年人因患上不可逆轉的眼疾而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的檢測和治療。
全世界約有八千萬人患有青光眼,預計到了 2040 年將會有超過 1.1 億人患有這種疾病。
大約五分之一的澳洀人士,會在他們的一生中患上這種疾病。由此導致的視力喪失通常是漸進的,半數患有青光眼的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患了青光眼。目前對於這種眼疾的診斷是通過眼科醫生進行的 30 分鐘眼壓測試。
然而,由澳洲 RMIT 大學的工程師和眼科專家組成的團隊所開發嶄新的人工智能測試只需10秒。
這個檢測程序有什麼好處?
該程序可以準確預測青光眼的風險,使其成為全國篩查計劃的理想選擇。
首席研究員添密斯·顧瑪(Dinesh Kumar)教授表示,這一項突破至關重要,因為早期的發現、診斷和治療有助於預防失明。
「這是一項獲准在普通診所內進行,常規、非接觸式、易於使用和低成本的測試的研究。」他說。「檢測還可以促進在社區範圍的篩查計劃,幫助那些可能直到為時已晚依然不會尋求治療的人。」
檢測程序如何運作?
該程序使用紅外線傳感器來監測眼球活動,可以準確預測青光眼的風險。這項開創性技術,通過分析瞳孔大小的變化來區分青光眼和健康眼睛。
該檢測使用低成本的商用眼球追蹤標定儀,對瞳孔每秒進行測量 60 次;研究結果已經在科學期刊 IEEE Access 上發表。在一般環境的光線下,受檢者只須定睛看著電腦屏幕,而軟件則測量和分析瞳孔大小在瞬間的特定變化。然後再將檢測結果與現有的青光眼和健康眼睛樣本進行比較以確定其風險的程度。
該測試如何能比類似的 AI 青光眼測試更好?
RMIT 大學喬洛·古昂(Quoc Cuong Ngo)博士表示,這項技術比任何類似的基於人工智能的方法都更快、更好。「我們的軟件可以測量瞳孔如何適應環境光並捕捉瞳孔形狀和大小的微小變化。」他說。「現有的 AI 青光眼測試,要求患者在測試進行期間完全靜止長達 10 分鐘。我們的技術可在 10 秒內完成檢測工作,而不會影響其準確性。」
這項技術的下一步是什麼?
研究人員現在正在探索將該技術與智能手機的攝像頭一起工作,而不是研究中使用的眼球移動追蹤標定儀。
他們還計劃在 2022 年進行臨床試驗之前尋求商業合作夥伴。
來源:2021-11-15 coolblindtech.com
https://coolblindtech.com/this-ai-glaucoma-test-delivers-results-in-seconds/
2. 大學研究生為視障音樂家研發演奏輔助工具
英國拉夫堡大學設計與創意藝術學院的研究生華詩昆(Ziqun Hua)創造了一款獨特的設計——Buzz。這是一種為視障人士設計,可以提供器樂合奏練習的包容性產品。她的主要學位項目,是想製造一種價格合理的產品,並且有助於讓視障人士更容易無障礙地接受音樂教育。
Buzz 是如何工作的?
Buzz 的設計使用了人工智能圖像識別技術,在合奏練習中識別和分析視覺上開始的提示。然後它將這些信息轉換成相應的振動信號,幫助有視障的音樂家作出相應的反應。智能手錶主要用於接收來自攝像頭轉譯出來的信息,並通過振動信號通知配帶者。
Buzz 包含了什麼配備?
Buzz 包含兩種產品——AI 相機和智能手錶。智能相機可以轉譯合奏進行中的三個場景,例如:
1. 判斷合奏樂手何時站起或坐下;
2. 檢測演奏夥伴們是否已經準備好開始和停止演奏;
3. 判斷合奏中隊員們的疲勞並給予鼓勵。
華詩昆表示:「非常感謝在拉夫堡今年的學習,讓我獲得了全面的工業設計知識,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我希望進一步發展這項設計,而最終的目標是可以生產用於學院的 Buzz 產品。」
產品背後的靈感來自那裡?
該產品的靈感來自詩昆在一家視障者電影院的義工服務,以及與在一家企業內工作視障員工的對話。她在設計過程中,對 21至25 歲之間的人群進行了調查,因此產品的外觀和使用都是以他們的反饋為參考。
Buzz 產品在甚麼時候可以面世?
Buzz 目前還處於產品開發的第一階段,華詩昆現正結合技術和外觀的測試來創建發揮功能的原型。
該產品是英國拉夫堡設計與創意藝術學院研究生教學學位展出的一部分。在線展覽是一個慶祝學生作品設計的機會;詳情請造訪下面網址:
來源:2021-11 coolblindtech.com
https://coolblindtech.com/postgraduate-student-creates-buzz-for-visually-impaired-musicians/
3. 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推出手機App結合社會服務解決視障人士生活難題
科技不僅改變世界,亦為殘疾人士應對日常生活所需帶來便利。為鼓勵同學以創科貢獻社會,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學生發展處在政府「創科實習計劃」下首度安排兩名電機工程學系同學到非牟利組織香港傷健共融網絡實踐所學,在教授指導下,成功推出三個專為視障人士而設的手機程式,滿足他們的生活難題及娛樂需要。
「官產學研」合作助學生將理念轉化為程式
城大學務長鍾樹鴻教授及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袁紹賢博士表示, 大學鼓勵同學將學科知識應用於服務學習中,運用創意協助弱勢社群。
城大學生發展處一直致力培養同學建立積極正面的態度與服務他人的精神,並於2015 年推出「僕人領袖計劃」(Servant Leadership Training Programme)鼓勵學生透過服務不同群體,將所學回饋社會。城大學務長鍾樹鴻教授表示,大學鼓勵同學發揮創造力及潛能,為弱勢社群提供合適支援。「近年我們不斷在各個學系發掘創意與可行性兼備的科研項目應用於服務學習中。」
適值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袁紹賢博士推動同學透過畢業論文匯聚學科知識與創意,城大學生發展處在創新科技署「創科實習計劃」的資助下,為同學爭取到香港傷健共融網絡的暑期實習機會,合力開發視障人士所需的手機程式,協助他們解決日常生活難題。「這次『僕人領袖計劃』結合電機工程學系的畢業論文研究,加上政府的實習資助及非牟利組織的支持,完美體現了『官產學研』的協作,對於同學而言也是寶貴的實踐經驗。」
經過數屆畢業班同學接力改良,袁博士喜見今年三個程式順利推出。「各程式盡應視障人士的生活及娛樂所需: 有加入實時功能的導航;改善音樂學習的樂譜轉換系統;另有讓他們體會捉棋樂趣的中國象棋遊戲。」
城大同學近日推出三個手機程式滿足視障人士的生活及娛樂需要獲非牟利組織支持提供寶貴實習機會
兩名城大電機工程學系同學在香港傷健共融網絡總幹事莫儉榮先生 的支持下成為機構的實習生。
本為視障人士的香港傷健共融網絡總幹事莫儉榮(Kim)表示,一直很欣賞城大對弱勢社群的關注及支持。其組織在過去六年透過「僕人領袖計劃」招募城大學生,擔當「聰明使者」(Wise Walker),為不少殘障家長的健全子女進行功課輔導及成長支援,成效甚大。故當知悉有城大同學正準備將論文意念轉化為手機程式時,決定為他們提供實習職位與薪金補貼。
「用家的意見對設計任何產品或解決方案尤其重要,否則空有創意,目標客群卻得物無所用,與空中樓閣無異。」 Kim讚揚兩位同學積極投入實習工作,並與視障同事緊密溝通,為程式設計提供了很多實用建議,早前已成功把三個手機程式上架,供視障人士下載使用;而能在非牟利組織實習對即將或已投身社會的兩人更是難得的體驗,料可為他們日後投身程式設計等電機工程專業帶來很大幫助。
親身了解用家需要打好專業根基
城大電機工程學系學生林揚舜和曾銘堅,從實習中明白用家意見對開發手機程式的重要,對將來投身相關專業大有裨益。
來自電機工程學系的林揚舜和曾銘堅在實習期間親身接觸視障人士,深入了解用家意見,再改良手機程式設計,確保能照料使用者的真正需要。
負責設計導航程式的林揚舜現已加盟 IT 公司專責手機程式設計。他坦言很高興能獲得實習機會,過程中亦認識不少視障人士,明白到他們對導航指引的真正需要。「程式的原設計只有左右導向;與視障人士詳談後,我加入了更多常用的角度,如一點鐘、三點鐘方向等,讓他們可獲得更清晰的指示。然而,過多資訊反會令他們覺得混亂,故應適可而止。這些實踐的經驗都讓我獲益良多,也成為了我獲得僱主賞識及聘請的重要考慮因素。」
將於明年畢業的曾銘堅則結合了個人對音樂的認識及視障人士的建議,成功改良並完成了一個轉換樂譜的程式。他深信用家意見是手機程式設計成功的關鍵,而這次經歷和得著亦令他對日後加入手機遊戲公司發展的信心大增。「實習期間最難忘是與教導音樂的視障老師暢談,令我對他們使用手機程式的習慣和期望有另一番體會,日後也會更重視用家的看法。」
請按以下連結下載相關手機程式:
MusicXML Reader (音樂):
https://apps.apple.com/in/app/musicxml-reader-vip/id1569119880
EGD2021 (導航):
https://apps.apple.com/in/app/egd2021/id1559438204
Chinese Chess (中國象棋):
https://apps.apple.com/in/app/chinese-chess-vip-2021/id1570580864
若想進一步了解城大學生發展處的 「僕人領袖計劃」,可瀏覽以下網頁: http://www.cityu-sltp.hk/
來源:2021-11-29 香港經濟日報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116137/%E5%9F%8E%E5%A4%A7%E7%94%9F%E6%8E%A8%E5%87%BA%E6%89%8B%E6%A9%9FApp%E7%B5%90%E5%90%88%E7%A4%BE%E6%9C%83%E6%9C%8D%E5%8B%99%E3%80%80%E8%A7%A3%E6%B1%BA%E8%A6%96%E9%9A%9C%E4%BA%BA%E5%A3%AB%E7%94%9F%E6%B4%BB%E9%9B%A3%E9%A1%8C?mtc=10001
4. 世界上第一個獲得 3D 打印眼球假體的人
英國一位名叫史迪·衛斯(Steve Verze)的工程師,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獲得用 3D 技術打印眼球假體的人。這位 40 歲的男子在年輕時失去了左眼,此後一直戴著每五年必須更換一次的假體。據這位在倫敦 摩菲眼科医院接受手術的患者說,新的甲基丙烯酸酯假體雖然無法恢復視力,但讓他感到更加自信。
在英國,有多少人可以從這種治療中受益?
這項創新的臨床試驗標誌著一項突破,英國約 60,000 名需要此類治療的人將從中受益。
目前的假體植入方法是什麼?
目前,這些必須在眼窩中進行植入前的手術和成型過程,以確保未來植入物的適合性。同樣,他們必須參加更多預約會面,以便假體盡可能靠近另一隻眼睛。第一次手術後,患者通常要等待四到五個月,直到最終接受植入物。最近這些等待時間有所增加。
這種新方法與以前的方法相比有何改進?
摩菲眼科医院的醫生表示,現在,借助 3D 打印技術,整個過程可以縮短到只需要三週。首先,專家掃描患者的臉龐和另一隻眼睛。在掃描中獲得的數字圖譜被發送到德國。大約兩個半小時內打印出假體。然後將人工眼球假體送到醫生那裡,醫生對其進行最後的潤色,並將假體移植給患者。
「我們希望下一次臨床試驗將為我們提供這項新技術價值的新證據,證明它對患者有多麼重要。」文迪·沙高(Mandeep Sagoo)博士補充:「這就可能縮短名單上的等候時間。」
來源:2021-11-29 coolblindtech.com
https://coolblindtech.com/first-person-in-the-world-receives-3d-printed-prosthesis/
*************************************************************************
乙部
「無障易學」電子學習通訊 (E-Learning For All enewsletter)
1. 後疫年代的學習
編者的話
圖:飛機頭形狀的模擬飛航器
圖:兩人正在試玩模擬飛航器
撰文:編輯小組
「成為飛機師」可能是一些人兒時的夢想,試想,駕駛著飛機,在廣闊的空中自由地飛翔…但是,在現實中,多少人能夠一嘗駕駛飛機的心願呢?在剛過去的學與教博覽中,參觀者可能會見到會場中一個近似飛機駕駛室的設置,展覽期間,有不少人排隊輪候試玩那個模擬飛航器。即使是正規的航空訓練,亦會使用飛行模擬器,而一些軟件開發商亦會開發飛行模擬器的「遊戲」。當小朋友試玩這些遊戲時,你可以視他們在「打機」,但亦可以視之為學習航空知識、地理學、流體力學的過程。幾時是玩?幾時是學?玩耍時可否帶有學習的元素?學習時可否感到「好玩」?我們或許已察覺到,現代的教育正在轉變中!
為了推廣電子學習和電子書閱讀,計劃陸續製作一些無障礙版本的電子書,讓使用者「電子漂書」,以享受閱讀的樂趣。今期通訊為大家介紹兩本電子書,一本是區祥江的《我要真關係:在人際中解結與成長》,另一本是汪培珽的親子教養書–《管教啊,管教》。還有一篇文章,記述了12月舉行的學與教博覽,並分享了當中的所見所聞。
徵稿
歡迎任何同學、老師和家長就以下主題投稿:
1. 資訊科技如何促進學習
2. 閱讀殘障學生的學習體驗
3. 其他學習經歷(Other Learning Experience)的分享
4. 有關「電子學習」的主題
文章要求:
繁體中文,約500-700 字,不設稿酬。來稿請附真實姓名、電話,電郵到elfa@hkbu.org.hk。如有查詢,歡迎於辦公時間內致電3996 0760或電郵至elfa@hkbu.org.hk與何小姐聯絡。
「無障易學」電子學習通訊編輯小組簡介: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承蒙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於2013開展「賽馬會無障易學計劃」。此計劃希望為閱讀殘障學生提供各類支援服務,協助他們善用電子模式學習,藉此消除他們與一般學生在學習上的差距。2019年開始,本計劃將服務對象擴展至非學生。而「無障易學」電子學習通訊是這計劃下的其中一項服務,並由義務編輯小組協助製作。從2016年10月起,「無障易學」電子學習通訊每逢雙數月,於計劃網頁及協進會出版的「無障礙數碼科技通訊」刊登,同時也會電郵給個別讀者,與大家分享閱讀殘障人士可如何透過資訊科技令學習變得更輕鬆及更有成效。
圖:其中一個主題講座 – Teachers transforming blended and online learning design
圖:K12研討會
撰文:ELFA Team
學與教博覽2021在12月8至10日於會展舉行,為期三日的展覽邀請了400多位教育專家主持了超過270場研討會、示範環節和工作坊,場內亦設置了360多個展位,展示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教育資源和產品。
今屆學與教博覽的主題為「攜手共創教育未來(Tomorrow’s Learning Today)」,活動內容包括未來教育與學校、疫後創新教育、人工智能教育與運算思維、混合式學習與學習設計、大數據與評估、數碼公民等。若教育的目標是培育學生應對未來,其內容應該是指向將來的,因社會對人材的要求是在不斷改變中的,昔日慣用的技能可能會被將來新的科技取代。因應不少新興的產業,社會對人材的要求有著急速和根本性的轉變。
舉例說,昔日長輩教導我們「勤有功、戲無益」,大概是鼓勵年青人應該勤奮學習,多下苦功,不應只顧玩樂而浪費了寶貴的光陰。而是次博覽會K12研討會其中一場講座的題目是「不插電編程」。一般人認為編程(Programming)必定是透過電腦或智能裝置去學習,而講者馮校長正指出,不少編程的基本運算概念都可以在線下學習,當中,桌遊是一個很好的媒介,讓參與者透過遊戲去掌握編程所需的四個運算思維:分解、抽象、模式識別和算法,而德國式教育亦經常運用桌遊去幫助學生學習。
這個例子讓我們再次思考,遊戲是否一定無益呢?什麼遊戲可以帶來益處呢?又或者說,就某些教育內容和觀念,我們可否設計一些特定的遊戲去帶出相關的學習主題,讓學生樂在其中,亦同時達到「勤奮有功、遊戲有益」的效果呢?
圖:《我要真關係:在人際中解結與成長》書面
撰文:ELFA Team
「沒有人是孤島,我們都需要人的連繫,失去連繫使我們感到孤單寂寞,不妥善處理衝突和人際的張力也會帶來情緒困擾。」
作者區祥江博士是中國神學研究院輔導科教授,前突破輔導中心總監,美國福樂神學院婚姻及家庭治療碩士及教牧學博士。他是一位多產作家和著名講員。在書中,他嘗試為讀者拆解人際關係中的一些結:
「在別人面前,我總不能做回自己…
別人都說我很難相處…
我總是找不到可以交心的朋友…
我很容易在群體內受傷…」
也許,以上這些人際關係中的結,我們都會遇過,甚至在人生不同的階段中重複出現。我們可以如何面對和成長呢?書中還加插了一些問卷,其中有一份是「自我接納程度」的問卷,另一份是「我是個難相處的人嗎?」,作者希望幫助讀者對自己有更多認識。
作者指出,「難相處」可能與人際焦慮與人際間不健康的流動有關。「我們的成長不一定是一帆風順,父母也許會因為種種緣故,未能給予子女一個安穩的相依關係:當我們在家庭關係中感到被拒絕與忽略的時候,內心就會產生一種人際間的焦慮,為我們的成長帶來破損,為了面對這焦慮,會產生『自我』不肯定,表現在人際互動中的不同流動。」
作者在書的第二部份探討如何在不同的人際關係中成長,包括手足情、師徒情、朋友情、異性關係、同事情誼…。
協進會已管有這本書,若你已是本計劃使用者,歡迎你向我們查詢或借閱這本書的電子版本。
書名:《我要真關係:在人際中解結與成長》
作者:區祥江
出版年份:2016年
出版社:突破出版社
圖:《管教啊,管教》書面
撰文:ELFA Team
筆者曾聽過一位資深的老師道:「按我多年的教學經驗,學生要先管,然後才能教。老師入到課室,要先跟學生約法三章,講好了課堂規則和功課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規範,才有機會在課堂上學到知識。不然,老師就算預備了精彩的內容,但課堂一遍混亂,學生想學也學不好。」
家長教養兒女亦有不同的取向,有些管得嚴,以免孩子犯錯;有些管得鬆,讓孩子自由發展,直至出了岔子,便可乘機教育,從錯誤中學習。
本書的作者汪培珽,對教養孩子有不少獨特的見解,讀來讓人會心微笑。
她認為:「現代,沒有天上掉下來的孩子。再好的孩子,只要放到不對的環境裡,一樣會變壞。甚至交給不同管教方式的爸爸、媽媽或祖父母,都可能帶出不同品格的孩子來。如果你覺得你沒在管教,一樣養出好孩子,那是你的錯覺。其實你早已在日常生活的潛移默化中,管教好和教導好你的孩子了。」
她舉例說:
「你亂丟書和玩具,它們會離家出走。」這是欺騙。
「你快把飯吃完,等下有糖果可以吃。」這是利誘。
「你再不聽話,我就去把棍子拿來了。」這是威脅。
當然,要教養孩子,我們不能夠「一本通書睇到老」,也必須與時並進,且要因材施教,父母既需要積累經驗,亦要不繼改良、調教。希望這書能帶給讀者一點參考和啟發。
協進會已管有這本書,若你已是本計劃使用者,歡迎你向我們查詢或借閱這本書的電子版本。
書名:《管教啊,管教》
作者:汪培珽
出版年份:2010年
出版社:愛孩子愛自己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