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平等EQUALITY 機會OPPORTUNITIES 獨立INDEPENDENCE
主頁 通訊刊物 無障礙數碼科技通訊 第143期 第一部份 (2019年1月版)

通訊刊物

第143期 第一部份 (2019年1月版)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
無障礙數碼科技通訊 第一百四十三期
Accessible Digital Technology Newsletter (AD Tech) Issue no.143
2019年1月

*************************************************************************

本會提供多項專為視障人士而設立的資訊科技服務,歡迎大家使用︰

聲聞通:以電話語音報讀方式,提供本港九家報章的即日新聞 (只限本會會員)。
電話號碼: (852)3464 5050

資訊科技諮詢電話—透過電話直接解答在電腦應用上遇到疑難的查詢。
電話號碼: (852)2709 5559

網頁無障礙設計主題網站: 提供無障礙網頁設計的指引,技巧和常遇問題等,供業界及市民參考。
http://wafa.hkbu.org.hk

NVDA讀屏軟件下載及教學筆記
http://www.hkbu.org.hk/b5_services4_2.php

*************************************************************************

如果你還沒有訂閱這份通訊,但希望定期收到這份通訊,可電郵至
enewsletter@hkbu.org.hk
,於主題一欄輸入"訂閱通訊”,同時請留下你的姓名及聯絡電話。如果你是香港以外的朋友,請提供你所在之國家/地區,省份,城市等資料。此外,已登記訂閱的讀者可以登入無障礙數碼科技通訊的網頁,網址為:
http://enews.hkbu.org.hk 。以新視窗打開
讀者可於該網頁上進行訂閱,取消訂閱及登入瀏覽最新一期的無障礙數碼科技通訊。現有已訂閱的讀者用戶不必重新登記,登入名稱及密碼,均預設為其在訂閱本刊 時所採用的個人電郵帳戶的名稱(亦即個人電郵地址上@號前的名稱),新用戶亦可直接於上述網頁進行登記。這些有關個人的資料僅用於編輯部和讀者間連系和本 通訊發展之參考,本刊物將確保遵守香港《私隱條例》,資料將嚴格保密,不會用於其他用途,也不會在未經你的同意下提供給第三者。通訊將會在每月之第二個星 期以電郵寄到訂戶之電郵信箱。另外,如你不再希望收到這份通訊,亦可電郵至香港失明人協進會
enewsletter@hkbu.org.hk
,在主題一欄輸入"取消訂閱”或"unsubscribe”便可,記得也要提供你的姓名,閣下亦可於上述網址進行取消訂閱的手續。


*************************************************************************
編者的話

踏入2019年,首先祝願讀者們新年進步!
無障礙數碼科技產品和服務的發展,在電腦的軟硬體以及手機與應用程式的配合下飛躍向前;視障人士得以分享現代科技帶來的成果,背後有着不少人的努力與付出。回顧近年來各大機構與無障礙解決方案的業者們踏出的足跡,有不少都是為了解決網頁或應用程式存在的重重資訊障礙而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去應付。

究其原因,能符合無障礙設計並不在大機構的業務清單之內,這只是一個順帶的工作,開發團隊想到了就做,想不到也正常。也許,業務主管不是不人道,只是不知道。

有人認為,因為我們最缺的一樣東西叫做法律制度,如果法律不規定,公司就會振振有詞,有合理的理由不去做。即便是在歐美,有了政府的指引甚至是殘疾人法案的存在,資訊障礙還是無處不在;民事訴訟依然此起彼落。不過,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各方致力推動業界對資訊無障礙的認知和接受,或許會在未來就這方面,在可見的將來會有新的景象。

下月是春節,本通訊將會休假一期,3月續刊。編輯組同人在此向大家拜個早年:
新年進步、恭喜發財!


*************************************************************************

本期內容
甲部
視障輔助技術發展
1. Google「谷歌」如何加大力度讓殘疾人士在應用他們的技術時更為無障礙
2. 盲者的資訊時代:網上購物僅需一分鐘 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3. 發明手機 App 識別文字、紙幣面額…香港新創青年幫助視障者「看見」世界
4. 華為推波蘭製應用程式助視障者交流 AI辨認面部表情轉成聲音
5. 這個新的 AR 技術能透過讓物品「說話」幫助盲人辨識方位

乙部
專題特寫
Sunu band 幫助盲人提高行動能力的智慧手環簡單評測

丙部
數碼科技剪報
1. 內地14款Apps 被抨過度收集信息
2. Google Duo 正測試群組通話功能
3. 更多 app 被指未經同意就把數據回傳給 Facebook
4. 公共場合用語音助理怕尷尬?微軟申請靜音語音命令專利
5. Google 助理服務的裝置即將超過十億台
6. Nemeio 電子紙鍵盤讓你可以自由選擇每個按鍵

丁部
數碼世界消息
1. 2018年不少使用者仍傾向使用弱密碼
2. Oracle公司發佈VirtualBox 6.0.0
3. Windows 10將迎來「Windows Sandbox」沙盒功能
4. 谷歌的人工智能圖像搜尋功能Google Lens登錄iOS的Google應用程式
5. 谷歌新的人工智能實驗讓你在瀏覽器上指揮樂隊
6. 微軟將以Chromium核心打造Microsoft Edge

戊部
讀者園地
介紹一套NVDA插件──placeMarkers 續有關方法二:儲存搜尋關鍵字

*************************************************************************
甲部
視障輔助技術發展

1. Google「谷歌」如何加大力度讓殘疾人士在應用他們的技術時更為無障礙

在過去的幾年間,谷歌已經改變了他們對無障礙的看法,從基層倡導轉向編碼系統。

除了令他們所有產品都符合無障礙之外,下一個重大挑戰是尋找可以幫助殘疾人士的技術,以便他們瀏覽更廣闊的世界。

對於任何一個高中學生來說,做家課都是件厭煩得要命的事。但在2006年,對當年的羅娜·彭美拉·艾蘭(Laura Palmaro Allen)來說,即使是要開始做家課,也得需要先經歷一系列費力而步驟不少的過程。

首先,艾蘭和她的家人不得不先拆除教科書的釘裝,再通過高速的掃描器逐頁將教科書掃描,然後將內容數碼化 —— 所有這些步驟都在她使用文字轉語音軟件來讀取她的歷史家課或讀本的練習之前要做的事。由於患上一種名為脈絡膜骨瘤的罕見眼疾,艾蘭僅存有限的視力;當時,她所就讀的學校沒有提供任何較容易的配套來支援她的學習。把時光快進十五年後,艾蘭現在經常教導視障兒童使用近乎無處不在的智能手機或筆記本電腦,以更簡單的方式完成工作。

作為谷歌 Google Chrome 軟件無障礙功能的項目經理,她不僅提供演示,而且還要花大量時間讓公司的產品更好地適用於各種類型的殘疾人士。

在過去的幾年中,科技行業 - 特別是谷歌 - 更加謹慎地將無障礙融入到產品中,並為全球某種型式約10億的殘疾人士,增加整體的資源。

以下是該公司試圖實現這一目標的方式。
從基層倡導到有凝聚力的體系
雖然現有的產品中,仍然有相當大量的工作要做,但谷歌認為下一個重大挑戰是探索如何利用其技術,為更廣闊的世界提供無障礙;不僅僅只是屏幕上的位元和字節的數碼化。

艾蘭於2010年首次加入谷歌擔任銷售職位。她很快就注意到每天所使用的產品比如 Docs 和 Gmail,可以為盲人和像她同樣的低視力用戶進行改進。當時谷歌有一些員工專注於無障礙開發,但這個小組架構很小而且相當分散。這促使艾蘭承擔了 20%的相關項目,與公司內部的不同產品團隊進行了磋商。

及至2013年,谷歌意識到他們需要做得更好,做得更多。因而啟動了一個統一的無障礙功能團隊來監督所有產品,以及針對殘疾的用戶研究和員工教育。

這種變化的關鍵在於,儘管與無障礙相關的產品決策,過於依賴艾蘭等人的基層倡導;然而,現在已經有了標準化的流程。「任何新產品或用戶界面都需要經過一系列的無障礙功能檢查和測試,」她說:「就像檢查每件產品的隱私和安全性一樣,現在同時也檢查其無障礙表現。」

艾蘭現在全職工作,確保谷歌的瀏覽器,操作系統和筆記本電腦適用於有聽力、視力、身手靈敏度或認知有障礙的人。

例如,ChromeVox 屏幕閱讀器以及可調節放大率和對比度的設置,可幫助視障用戶,還有一個鍵盤操控指南,提供給不能操作滑鼠的用戶使用。

負責統一無障礙團隊運作的谷歌工程總監伊芙·安德信(Eve Andersson)表示,目標是將無障礙考慮編入產品生命週期的每一個階段。

根據該公司無障礙技術中心執行總監德米里·貝沙(Dmitri Belser)的說法,這種關注得到了廣泛的回報。「如果產品的設計能顧及殘疾人士,會創造出對每個人都更好的產品。」他說:「例如,字幕不僅對聾人有幫助,即使你沒有視力障礙,高對比度的字體對一般用戶也更容易閱讀。此外,殘疾不應該是一個我們與他們存在對立的問題。」

「這是我們所有人加入的一個團隊。」他補充說:「我們都老了,會在某個時候到達那裡。」

谷歌的下一個挑戰
谷歌承認他們仍然有解決方案來改進現有的產品,但該公司也在考慮另一種技術的潛力。

全國殘疾人士組織(NOD)總裁卡羅爾·格雷澤(Carol Glazer)說:「殘疾人士仍然受到衊視,殘疾人經常面對「低期望的專橫文化」,對他們的期望亦越來越低。」「你不能假設殘疾人士只會坐在他們的電腦前 - 他們也需要外出走進社區。」

雖然谷歌大部分無障礙工作,都集中在讓所有數碼產品,能夠更好地為殘障人士服務,但安德信認為,重要的機會在於找出應用谷歌技術的方法,令現實的物質世界更為無障礙。

造訪下列網站以了解更多相關資訊:
https://www.cnbc.com/2018/08/18/google-accessibility-advances-and-challenges.html


2. 盲者的資訊時代:網上購物僅需一分鐘 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2017/04/26 來源:看看新聞網
核心提示:你是否嘗試過把手機調到VoiceOver,感受一下盲人專用的讀屏軟體?用讀屏軟體,視障者可以一分鐘在淘寶上下單購物,還可以用手機遙控操作空調、電視,不用再為摸索遙控器而煩惱,甚至可以用導航軟體輔助出行,從此解放盲杖,你相信嗎?

信息無障礙:讓視障者像明眼人一樣用智慧型手機摸著盲文閱讀,在硬紙板上打盲文,這是人們印象中視障者的日常生活。微信聊天和明眼人一樣快,淘寶購物只需要一分鐘,甚至用手機支付、理財,這是你不熟悉的盲者生活。

前些年,在走進視障者的生活之前,看看新聞knews記者專門採訪一些身邊的人。絕大多數人都以為視障者使用的是專用的盲人手機,就算使用智慧型手機,用的APP版本也一定是盲者專用的。直到信息無障礙研究會的視障工程師沈廣榮給看看新聞knews記者上了第一課。他用著 iPhone 和普通版本的微信,唯一不同的是,他開啟了視障者專用的「VoiceOver」功能,在他手指所觸之處,按鈕上的文字都會被手機朗讀出來,如果要進行操作,再雙擊這個按鈕。沈廣榮只依賴耳朵聽,就和記者的微信完成了「掃一掃」,不到30秒就加上了好友。

奇怪的是,廣榮的手機朗讀速率快得驚人,記者明明坐在旁邊,卻什麼也沒有聽清。廣榮告訴記者:「我故意把語速調快了,一個是因為聽久了已經習慣,第二個是努力能讓聽一句話的速度趕上明眼人一眼掃過去的速度。」中國信息無障礙產品聯盟2016年的調研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初,我國有1300萬視障者。在接受調查的視障者當中,有92%都在使用智慧型手機。這些視障者,都是通過讀屏軟體來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只要一款 APP 內的所有按鈕,都能被讀屏軟體讀取,那麼這款 APP 就可以為視障者所使用。

排除軟體缺陷 推動 APP 優化

測試工程師朱廣銳也是一位視障者,他打開了某銀行的信用卡 APP,想要完成信用卡還款,然而所有的按鈕只能被讀屏軟體讀成「按鈕」兩個字,朱廣銳完全理解不了介面上各個按鈕所表示的功能和意義,他只能求助於身邊視力正常的工程師劉輝。劉輝把每個按鈕下的文字提示告訴朱廣銳,朱廣銳一一列出來,這就完成了這個 APP 的缺陷清單。

「國際上通行的信息無障礙理念,強調的是不要搞特殊化,也就是不要為了視障者專門去開發一個盲人版的產品。」梁振宇是深圳信息無障礙研究會的負責人,在他的旗下,一共有包括沈廣榮和朱廣銳在內的6位視障軟體工程師。

信息無障礙研究會的辦公室很安靜,只聽得到鍵盤敲擊的啪啪聲。電腦的顯示器都是黑屏,因為工程師們不需要。他們戴著耳機,依靠電腦的讀屏軟體進行工作。而他們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排除軟體中的信息無障礙缺陷,把缺陷清單提供給開發 APP 的各個公司。

智慧型手機的應用正在幫助視障者提升了生活自理能力,但仍有很多不便之處。究其原因,還是在於網際網路公司開發人員很難真正與視障者感同身受。

看看新聞 knews 記者把一個藥盒交給視障者王先生,想讓他通過自己的力量來識別出這個盒子是做什麼用的。王先生用手機中的「百度小明」軟體拍下了盒子上的字,然而卻無法識別,原因是王先生把文字的方向弄反了。這樣一來,掃描文字功能就「失靈」了。但是這樣的情況在盲人的生活中經常發生,他們看不到,總要嘗試好多次才能文字方向擺對,拍到一張可以識別的圖片。這樣的場景,在真實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是不是可以把漢字的正向和反向都設置成可識別的,這是王先生所希望的。

「不是不人道,而是不知道。」接受採訪的阿里巴巴高級無線技術專家鼎天這樣形容工程師們設計軟體時的困境,「我們公司確實沒有視障工程師,我們也很難以他們真實的感受去進行優化。」鼎天還記得第一次看到視障者通過VoiceOver使用聊天軟體時候的感受:「震驚,真的是被感動到了,我才發現其實他們也有這樣的訴求,通過網際網路的手段視障者是可以改變生活的。」 現在,鼎天經常和信息無障礙研究會的視障工程師溝通,交流用戶體驗,工程師們會給鼎天提供缺陷清單,鼎天和他的團隊則負責改進。鼎天很佩服給他提供缺陷清單的視障工程師們,記者同樣很好奇,他們是怎樣學完了專業課程。而視障工程師給出的答案,讓記者震驚,也讓記者佩服。

「我讓家人給我念C++語言的書,我就憑腦子去記,記不住的就用盲文把它刻下來,一遍遍地去領會,去學習。」視障工程師李鴻利曾經是一名盲人按摩師,事實上這是大多數盲人所選擇從事的職業。準確地說,不是他選擇了這份職業,而是他所接受的教育只能匹配這份職業。但是,李鴻利堅信,命運是能改變的,他就是一個例子。他很喜歡現在的這份工作,他列出的每一份缺陷清單,也在幫助著更多的盲人接入移動網際網路的世界。

資訊時代:為盲者生活提供更多可能
在浙江省盲人學校的信息技術課上,學生們向看看新聞 knews記者展示了自己的作業:用十分鐘時間製作的手機鈴聲,當中融合了音樂和學生們自己的聲音。當記者問全班同學,誰手機用得最溜時,同學們的手一致指向了初三年級的彭楊卿。記者將自己的眼睛蒙起來,請彭楊卿教記者使用「看看新聞」APP,在使用過程中,彭楊卿告訴記者,這款應用的搜索功能還需要進一步優化,聽著他的建議,記者仿佛看到了一名未來的測試工程師。

記者在採訪過程中感受到,無論是學校、網際網路公司還是公益機構,對於推動信息無障礙都懷有非常大的熱情。但另一個讓記者驚訝的事實是,做無障礙設計並不在大公司開發團隊的業務清單之內,這只是一個順帶的工作,想到了就做,想不到也正常。「因為我們最缺的一樣東西叫做法律制度,如果法律不規定,公司就有合理的理由不去做。」騰訊技術專家黃希彤告訴記者,「我們只能用倡導的方式,可是能夠達到的推進力度就很有限了。我個人非常期待國家可以出台相關的法律,殘障群體也可以主動地發起一些公益訴訟,主張自己的合法權益。」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一直驚訝於資訊時代給盲者們帶來的改變。信息化社會和移動網際網路,給所有人都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而這些盲者,也希望能夠一起走進這扇門。

本文來源:
https://read01.com/j4BdDB.html#.XDVu0NIzbow


3. 發明手機 App 識別文字、紙幣面額…香港新創青年幫助視障者「看見」世界

「透過資訊科技,視障人士能衝破視力的障礙,與社會連接,如正常人般生活。」現年27歲的香港青年馮廣照兩年前依此理念,與夥伴共同研發出手機免費應用程式「i SEE Mobile」,要讓手機成為視障者看見世界的靈魂之窗。

馮廣照接受台灣《風傳媒》專訪分享創業歷程,在香港土生土長的他發覺「雖然香港的基礎建設已經逐漸無障礙化,但是盲人的生活還是難以得到改善、也無法獨立生活。於是他發揮電腦工程背景,投身研發無障礙App「i SEE Mobile」,並創立社會企業「橙色製作室」(An Orange Production),該新創公司有著非凡的願景:「我們希望利用資訊科技提供服務及機會,以促進香港視障人士的平等參與。」

「i SEE」除了「我看見」,也代表「我懂了」,這款App希望能讓視障者重獲獨立與生活尊嚴。「i SEE Mobile」在香港免費推出後,當地視障者能利用手機聆聽重大新聞,並透過前置鏡頭識別錢幣面額、菜單內容、顏色、文字,App會以粵語說明識別結果。馮廣照指出,他和創業夥伴一一拜訪了香港協助視障者的非營利組織,與對方詳細諮詢視障者的需求後,才敲定了這三大項服務。

馮廣照說:「視障者看不到菜單,只能去常光顧的店,這個App能幫助他們自己前往不同的餐廳吃飯,探索不同的區域。他們自己消費時,因為無法辨識紙鈔面額,會顧慮『被找錯錢』。他們想要得知特定類別的新聞時,很難靠自己按遙控、從電視台去接觸資訊。」馮廣照指出,視障人士也需要獨立生活空間,「i SEE Mobile」成為他們的眼睛,讓他們能安心自己出門活動。

除了推廣自己研發的無障礙App以外,「橙色製作室」也與香港許多公家機關或是非營利組織合作,替他們規劃「無障礙網站」或是無障礙App。另外「橙色製作室」還提供一對一教學服務,直接教導視障者如何使用手機、電腦,甚至出門慢跑,以全方位的生活輔導協助視障者過更好的生活。

談到創業歷程,馮廣照說他從香港公開大學科技學院畢業後,如眾多同學一樣進入電腦科技公司工作,但總覺得這樣的人生,不是他想要的,於是兩年多前決定辭掉工作做些熱血的事情──到台灣環島。

馮廣照當時心裡已經萌生「以資訊科技協助視障者」的點子,但是猶豫該不該勇敢實踐,環島途中拜訪了台灣「眾社會企業」創辦人、前交通大學教授林崇偉。馮廣照說,「眾社會企業」推出的「友善餐廳APP」,是台灣行動不便者族群最主要的行動用餐資訊服務,因為與林崇偉深談後獲得激勵,他才決心回港動手研發幫助視障者的App。

馮廣照與3名志同道合的朋友2016年以「i SEE Mobile」第三度參加香港社會企業挑戰賽,終於如願榮獲冠軍,拿到新台幣約120萬元的獎金,得以精進開發項目。談到比賽經歷,他笑著表示:「我可能是參加這比賽最多次的人。那些人也認得我了,見了我很疑惑問『你怎麼還來!』」

馮廣照從大學時期就是社會企業比賽的常客,他大三時有感於香港廚餘量多、常棄置於堆填區,造成環境負擔,於是與4名同學成立社企「果皮家族」,利用果皮發酵製作天然清潔劑,來協助處理部分廚餘。馮廣照說:「我其實很喜歡我們當時的營運模式。天然清潔劑取代化學清潔劑,可以減少污染;把生產、包裝工作給聘請障礙人士工作坊,為弱勢群體提供工作機會。」

雖然「果皮家族」的構想與營運模式都非常理想,但是無法養活每位夥伴,馮廣照說:「我們靠著參加社會企業比賽,還有販售清潔劑來籌措資金,但同學們其實各自都有專業,出去打工的工資都比果皮家族的收入還要多,我們不得不放下來。」於是馮廣照最終把「果皮家族」當成副業經營,他笑著說道:「我跟同學們現在還是好朋友,每個月會約出來討論,如何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情況下,發展果皮家族」。

無論推出了什麼樣的產品或是營運模式規劃,馮廣照的初衷永遠都是想讓社會變得更好,他指出:「我小時候常常去當志工,持續到大學都是。我回頭發現,原來我一直都在做社會企業相關的事情,只不過小時候是無償的志工,長大後把它變成自己的工作。我想這就是我一輩子喜歡做的事情。」

馮廣照並不滿足於目前「i SEE Mobile」的服務項目,他期望推出更多資訊科技軟體,協助不同的弱勢族群,目前他正在以老年人、聽障族群為目標,研發聽力、視力衰退的輔助App。他也積極佈局香港以外的服務據點,希望讓更多華語地區的弱勢族群,能因資訊科技獲得更便利的生活。
來源:2018年12月22日《風傳媒》
https://tw.news.yahoo.com/


4. 華為推波蘭製應用程式助視障者交流 AI辨認面部表情轉成聲音

撰文:黃正軒

華為正值多事之秋,但仍馬不停蹄,近日發布波蘭研發的一款盲人專用的應用程式,內置於旗下的 Mate 20 Pro 智能電話。該 App 以人工智能(AI)演算法將面部表情翻譯成聲音,幫助一眾視障人士「看」得見交談對象面色所呈現之情緒的變化。正是讓他們可「觀言」之餘亦能「察色」。

如果要捕捉和解讀人類的面部表情,今次華為的四鏡頭配置算是大派用場了?這款名為「Facing Emotions」的應用程式本由波蘭盲人協會開發,使用華為 Mate 20 Pro 手機的後置鏡頭,透過人工智能(AI)閱讀並分析盲人用戶交談對象的情緒。Facing Emotions 的 AI 演算法技術屬於典型的機器學習,隨機附送,離線運作。機器學習算法能夠即時識別對話者的主要面部特徵如眉毛、眼、鼻、口,再確定彼此的位置同距離變化,從而分析得出特定的情緒。

Facing Emotions 將7種普遍的人類情緒:憤怒、恐懼、厭惡、快樂、悲傷、驚訝和蔑視 - 翻譯成7種聲音,再經手機揚聲器或耳筒播放以提示用家。有趣的是,對應每種情感的鈴聲都是由盲人作曲家 Tomasz Bilecki 創作。他希望創造出可以具像化每種情緒的鈴聲,同時又不會令用戶分心。

了解更多可造訪下列網站及點擊網頁內相關連結觀看 Huawei Facing Emotions 影片:華為四鏡頭手機Mate 20 Pro內置盲人程式 助視障者觀言察色?
https://www.hk01.com/%E6%95%B8%E7%A2%BC%E7%94%9F%E6%B4%BB/278785/%E8%8F%AF%E7%82%BA%E6%8E%A8%E6%B3%A2%E8%98%AD%E8%A3%BD%E6%87%89%E7%94%A8%E7%A8%8B%E5%BC%8F%E5%8A%A9%E8%A6%96%E9%9A%9C%E8%80%85%E4%BA%A4%E6%B5%81-ai%E8%BE%A8%E8%AA%8D%E9%9D%A2%E9%83%A8%E8%A1%A8%E6%83%85%E8%BD%89%E6%88%90%E8%81%B2%E9%9F%B3


5. 這個新的 AR 技術能透過讓物品「說話」幫助盲人辨識方位

戴上搭載該技術的頭戴式裝置,即便是盲人朋友也可在陌生的地方判斷該往什麼方向前進。

對於盲人而言,造訪一個新地方時,要正確地辨別出所處空間中各個物體的方位往往是一大挑戰。為此,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近來開發出了一款「認知虛擬實境助理(Cognitive Augmented Reality Assistant)」,簡稱 CARA,它能透過微軟的 HoloLens 讓周遭的物體與配戴的人「說話」,幫助盲人能更輕鬆地瞭解環境的狀況。簡單來說,CARA 會利用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來識別所處空間中的物體,並會基於方位發出特定音高的說明聲音,同時讓配戴者掌握物體為何以及其所在的位置。例如,若你的前方有一個椅子,你就會聽到一個聲音說「椅子」,而當你越靠近它時,該聲音的音調就會越高。

當然,如果身邊所有的物品都在對你「說話」,反而會成為一種干擾。於是該團隊也設計了三種模式,讓使用者可以根據不同的狀況,有效的利用這項技術。

首先,「聚光燈模式」是使用上最直觀的一種,只有在你面對物體時,它們才會說出自己的名稱。但如果你想要在移動前,先大致掌握整個空間的狀況,就可以選擇使用「掃描模式」,讓 CARA 將 HoloLens 視野內的所有物品一一發聲。另外,如果你已經有特定想去的地方,「目標模式」則能讓你專注於一個特定的對象之上,方便你行動。

目前 CARA 還不十分成熟,而且需要搭配使用的 AR 裝置價格也算不上親民,但就現階段所呈現的功能看來,該技術仍頗具發展的潛力。稍早科學家也透過實測,讓盲人志願者藉由 CARA 的協助,辨別出在加州理工大學中哪裡該轉彎,樓梯在哪,甚至一旁是否有扶手,順利地抵達目的地。長遠來看,未來 CARA 應該能在許多場景下發揮它的價值,而盲人朋友或許也將能藉此,像常人一樣獨自造訪各個全新的地點囉。
來源:2018 年 11 月 29 日 Caltech, CaltechAuthors
https://chinese.engadget.com/2018/11/29/ar-headset-tech-helps-blind-navigate/



*************************************************************************

乙部
專題特寫
Sunu band 幫助盲人提高行動能力的智慧手環簡單評測

作者:張帥帥

sunu band 是一個幫助盲人感知障礙物的手環。手環上裝有一個超聲波雷達,然後通過震動、語音或音效來提示距離,有室內和室外兩種雷達模式。和普通的手環比起來,sunu band 的體積相對大一點,螢幕的部分是一個長方形的結構,表面是觸控區域。在靠近拇指的這一端有一個伸出來的圓形的雷達,也就是平時如果走路時候手自然下垂在兩側,雷達應該會朝向前方。sunu band感應到物體之後會轉換成震動,隨著與障礙物距離縮短頻率越來越快,50cm左右會變成長震動,遠處是不同頻率的脈衝震動。最長能探測5m,類似一個手電筒的光束。

sunu band 可定制化的程度很高,長短距雷達的距離都是可調節的,短雷達默認是1.5m,長雷達默認是5m。震動強度也是可調的,並且長短距可以分別調節。續航能力還不錯,低強度使用,兩天大約消耗了50%的電量。

sunu band 支援語音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除了手環震動提醒障礙之外,手機還可以朗讀障礙物的距離,朗讀的精度是0.5m一個變化單位。另外可以用音效替代語音,在這種模式下,會迴圈發出短促的警報音,隨著距離縮短播放頻率越來越快。

日常生活中,它還可以作為一個觸覺手錶來使用,以震動的方式安靜的報告當前時間(精確到分鐘)。

sunu band 有一個 iOS 的 app,高級功能一般需要在手機上設置。目前支援的功能有更新固件,查看電量,設置雷達參數。還有一些小功能,比如鬧鐘、計步、指南針、地點查找等,應該還在不斷更新中。

場景測試
我花了幾天時間來全面學習 sunu band,嘗試在各種情況下使用它。例如在上班路上,我可以發現前面的人和車。現在在餐廳我可以找到有多少桌子,準確地定位我的坐位。在使用 sunu band 之前,我必須小心地進入餐廳,聆聽周圍的聲音並靠記憶中的距離小心探索。

我目前測試過的,大部分是市內場景,單位的大樓內。因為地方比較大,拐角、玻璃門、拐彎等的時候比較操心。還要注意過道兩旁的鐵門或裝飾,來往的人。上下班的路上也做了測試,我專門帶著手環拿著盲杖走過一趟,比只拿盲杖好不少。那些路邊的車可以不用盲杖敲上去,留意的話一般可以通過手環的提醒繞行。

現在在走廊裡,我一般會開市內模式,讓雷達對準側面的牆壁,保持一個固定的距離前進,這樣就不用用手沿著牆壁走了,到了有門或者拐彎的地方,很明確的可以知道,還有門的寬度和邊界也是可以知道的。不過腳下的問題由於手環的高度限制無法覆蓋到,因此陌生的環境還是需要配合盲杖。
思考
我認為盲人行動的過程某些場景是不便於用盲杖或手摸的,比如靜止不動的人,或其他陌生室內的陳設,商店的過道等等。這種情況最好可以非接觸式的更友好的感知環境,避免引起誤會和不必要的麻煩。

而sunu band恰好屬於這類產品。它的特點是簡單,直接,低延時,如果操作得當可以有各種玩法,技巧性比較強。本身的功能比較單一,需要人來操作和分析,某種程度上相當於一個肢體的延伸。
場景識別的眼鏡設備目前的問題我覺得還是不能精准及時的把方位映射到大腦中。比如前面有一個桌子,視覺識別眼鏡可以清楚的描述出來外觀,但是沒辦法明確的告訴你他有多大,邊界在哪裡,怎麼通行,而 sunu band 如果操作熟練,可以很精准的找到物體的邊界,引導盲人從旁邊走過去。或許兩種方式可以互為補充,一個用來精准探測,一個用來描述場景,應該會有不錯的效果。

sunu band的優點也是一個缺點,探測範圍比較精准,比較窄,某些複雜情況單靠一個雷達可能無法兼顧到各個方向。或許將來可以搞一個雷達的套裝,安裝到衣服和鞋子上,配合雙手的手環,這樣各種高度的障礙都可以較好的覆蓋到,避免了帶手環的手不能用來臨時做別的事情的問題,以及身體兩側的障礙不能同時探測的問題。

編者按:本文由讀者供稿。對有關器材的實測過程及評價十分詳盡精準。所實測的手環是外國產品,售價299美元(折合2345港元);瞭解詳情可造訪:
https://www.sunu.io/en/index.html


可按此前往第二部份的內容************************************************************************


 

<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