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平等EQUALITY 機會OPPORTUNITIES 獨立INDEPENDENCE

關於我們

最新消息

2024/08/12

60周年專訪系列 | 服務中心與時並進 回應時代的挑戰

信報內容

信報 | 團體促增撥資源助「新失明」長者 老人視力衰退趨升 適應訓練求過於供

觀塘日前有82歲母與60歲子倒斃家中,引起社會再關注「以老護老」、政府支援長者資源是否足夠等問題。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接受本報專訪時提到,該會2021年起協助個案中,60歲以上長者佔大多數,原因包括青光眼或白內障導致視力衰退或失明,這些「新失明」長者容易出現焦慮抑鬱,惟目前當局服務不足,原擬在3個月內提供的服務如盲公竹(白杖)使用教學、行動導向等,至少須輪候12至16個月,促當局正視和增撥資源。

本港人口老齡化是不爭事實,不少長者因年紀大而出現視力衰退,突如其來的改變,難免焦慮不安,「試諗下,突然間乜都睇唔到,冇咗視力,你會點?會唔敢出街,唔想同人講嘢,以前覺得好易好簡單嘅事,例如行路、上落樓梯,忽然好難!成個人好驚好徬徨,唔知點算!」失明人協進會服務中心社工何怡昕表示,從前線社工接觸到的「新失明」長者個案,發現大部分有隱蔽傾向,若不能提供及時支援與協助,對他們未來身心健康、家庭關係、社交,以至就業等均構成負面影響。

何怡昕指出,為「新失明」長者提供的復康訓練愈早愈好,訓練內容除教用智能手機讀屏功能外,也會教用盲公竹、行動導向、家居安全技巧,以至情緒支援,目的希望讓他們盡快適應生活上的轉變,重拾信心,學懂獨立處理個人事務能力,免被標籤成家中負累,繼而加重照顧者及被照顧者的負擔。

輪候時間超指引目標
「根據政府指引,3個月內接受訓練最好,但而家輪候市區嘅服務,最快都要12至16個月,家居訓練更加要等18個月。」該會中心經理李庭康謂,最近發現輪候時間有增無減,該會2021至2023年間提供的生活技能訓練及環境適應,已超出政府資助達3倍,服務求過於供,他促當局盡快增撥資源。

該會前會長李波比表示,他曾經接觸過一個本身做廚師、身為家中經濟支柱的個案,有一天他突然失明,家人為安全不讓他進廚房,事主頓時感到人生失去支撐,最終被送到盲人安老院。李波比慨嘆,隨着人口老化,問題只會愈來愈多,會方未來將研究推出幫助視障人士適應高齡化服務。


 

< 返回上頁